11月6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原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尹成杰出席论坛并发言。
尹成杰副部长在论坛上发言
尹成杰(原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致辞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国际友人:
很高兴参“一带一路”加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首先我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是保障人类健康及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粮食安全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的粮食安全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适时发布世界粮食生产、自然灾害情况及粮食、食品供求状况变化,多次提醒世界各国政府要切实抓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粮食生产及供给,有效维护粮食及食品安全。许多国家政府都致力于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粮食生产与供给。当前,从全球来看,粮食生产及供给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仍然面临一些风险与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与安全问题,坚持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稳定地发展粮食生产。加大新冠疫情防控力度,取得重要的战略性重大成果。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安全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了一个稳定的较高的阶段性水平。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201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277亿斤,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70公斤。2020年农业战胜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新挑战,丰收已成定局,有望创历史新高。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就,中国粮食生产呈现出数量与质量“双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粮食供给是有保障的,是安全的。
但是从全球来看,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一些国家和地方,仍然存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风险和隐患。特别要看到,目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上升,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一些过年发展和蔓延,加上市场上有的粮食巨头期货炒作,造成粮食生产链受损、流通链受堵,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供给。特别是有的国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失业率上升,购买力下降,贫困人口增加。由于地缘政治操作和新冠疫情政治化导致非传统的粮食安全风险因素增加,导致一些地方粮食供应链阻断,粮食供求不畅,价格大幅上涨,加剧了全球粮食供给不平衡性不稳定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0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计全球食物不足人口增加8300万人至1.32亿人,预计2020年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在饥饿状态。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是与世界各国人民健康安全息息相关的头等大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项重要任务。世界各国特别是中亚各国农业的互补性很强,具有加强农业合作,共同维护粮食安全的良好基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面临全球化逆流、单边主义给粮食安全造成的新挑战,应进一步加强农业国际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粮食生产与安全合作,共同做好维护粮食安全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合作,加大防控疫情蔓延势头力度,严防疫情对粮食生产链、供应链的影响。一方面加大疫情防控力度,一方面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生产链,畅通粮食供应链,防止粮食市场炒作,共同维护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第二,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等农产品产量,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和需求。进一步加强育种、农机、加工、植保等领域的农业技术合作和交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推动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第三,加强农业生产及食品加工等领域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加快农产品及食品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提升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加大研发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绿色安全无公害的农业投入品。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和粮食生产者应用科技的能力和素质。
第四,加快建设现代的流通体系。建立健全现代的农产品及食品冷链流通及储藏体系,改善农产品及视频的流通环境和条件。搞好农产品及食品流通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第五,建立健全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监测追溯体系。呀宜居各国国情和消费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安全标准,加强质量检测检验。建立健全农产品及食品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及食品生产流通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力度。
第六,加强农产品及食品安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农产品及食品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和信息供销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及食品安全国际合作的质量和效率。
论坛现场全景图